消费者点1杯奶茶,却产生87条数据,这些个人数据流向了哪里?谁搭建了这样的技术平台来搜集个人信息?
此前,上海市消保委调查了上海29家知名度较高的奶茶店、快餐店,发现某网红知名连锁奶茶品牌每收到一笔订单,就可产生87条数据。调查发现,这些店铺累计产生的数据已超100亿条。其中,涉及消费者姓名、电话、收货地址经度纬度等敏感个人信息的达6.7亿条。
【资料图】
如今在餐饮店扫码点单似乎已经成为“默认选项”,一些商家却存在对顾客个人信息“过度采、强制要、诱导取、违规用”等问题,有的餐饮店的点单小程序要求消费者必须提供手机号,有的要求关注商家的微信公众号,有的要求必须注册成为会员。
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搭建这样的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技术平台,门槛很低,费用也不高。在一些电商平台上,有大量开发扫码点餐小程序的个人买家或技术公司,他们宣称一天左右时间就可搭建完成。有的开发者甚至表示,“很容易”获取用户的头像、性别、身份证号、手机号、定位等敏感个人信息。
仅仅是扫码点餐之间,自己的个人信息就被商家“一网打尽”,这让人细思极恐。原本,消费者配合商家扫码点单,给商家减轻了服务压力,降低了人力成本,却在不知不觉间被攫取了宝贵的个人信息,还得被迫接受商家的精准营销、广告推送,甚至无法保障个人信息不被再次泄露。
隐蔽性强,用户很难察觉,扫码点单背后的灰色操作肆意侵害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权利,消费者形同“裸奔”。
从消费者权益的角度说,强制“扫码关注”是一种形式上自愿,实质上的强制,消费者实际被剥夺了自主选择权,是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
《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商家“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最小必要性”原则必须是商家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法定前提,但是,像点一杯奶茶就要提供87条数据,收集这么多个人信息的“必要性”在哪里?违反了法定的“必要性”原则,就应该有处罚措施。
《个人信息保护法》还明确,处理敏感个人信息还应当取得消费者的单独同意。那么,目前公司开发的小程序,能够轻易地收集用户的手机乃至人脸等敏感信息,是不是有违法之嫌?这种灰色操作必须纳入平台、行业规范的日常监管当中。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对强制关注公众号”消费监督工作,并视情节采取提示警示、约谈劝喻、支持消费者诉讼、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等方式。不能只有曝光没处理,法律的规定已经明确,要向“灰色操作”动刀了。
责任编辑:程雪涵
下一篇:最后一页
掌上曲靖讯 (曲靖日报特约记者查朝云通讯员李华)马龙区通过持续深
交易商品牌 产地交货地最新报价3,4,5-三甲氧基苯甲酸 含量99 5%,25公
【来源:烟台广电】6月17日,湖北武汉。女生硕士毕业典礼上,带尿不湿
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独属于爸爸的节日。6月16日,成都第十七幼儿
在供应链处产生反应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淄博新闻网讯(记者李倩通讯员王升远)6月16日,我市2023年“全国土地
原标题:杭州小伙被公交车安全带“绑”住 缠斗20分钟,还惊动了民警(
在DNF中,要说能称得上国服第一红眼的玩家是谁?非旭旭宝宝莫属!旭旭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到乐匙学习智能双排键得多少钱贵吗方面的知识
大皖新闻讯据合肥公交集团6月19日消息,根据道路通行情况变化情况,经
X 关闭
商家反向抹零事件屡见不鲜 当地市监局最新回应将“零容忍”态度打击
一季度厨房小家电再下滑 产品黏性需求需加强
市场增长点在哪儿?细分品类存在丰富的增量红利
劳模雷军还能“躺赢”吗?小米发布2022一季度财报净利腰斩
疫情下青海西宁“监管蓝”的“十二时辰”
小江豚搁浅长江岸滩 巡逻人员及时救援助其“回家”
X 关闭